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
阅读全本
专为书荒朋友们带来的《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主要是描写汉朝,就会,刘秀之间一系列的故事,作者启个名字真的好难啊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在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中。《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史论杰作。69 岁动笔,直至逝世前完稿,凝聚其毕生心血,全书约 60 余万字 。该书以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为基础,系统评论秦至五代的封建社会历史。共 50 卷,每卷依朝代划分,各代中以帝王名号为目,共 30 目,其下又细分专题,卷末附叙论四篇。王夫之借由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臧否,深刻剖析历代兴衰成败、得失利弊,探寻历史发展进化规律,期望 “推本得失之原,立一成之型”,为国家复兴提供借鉴。它并非单纯的历史著作,而是王夫之的历史沉思录。既反映明清之际的动荡历史,也沉淀着他痛苦与矛盾心境下的深刻反思。王夫之批评君主聚敛、滥杀,斥责奸臣乱纲、引狼入室,批判学风衰败、舍本逐末等,几乎涵盖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同时,他提出 “事随势迁而法必变”“理势合一” 等观点,批判封建史学的 “正统论”,具有进步意义。不过,受时代局限,王夫之思想也有保守之处,如认为封建君主和思想观念不能变,阅读时需辩证看待 。《读通鉴论》文采斐然、议论纵横、新见迭出,全面展现了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堪称传统史论中的瑰宝 。

《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精彩片段

汉武帝从投降的胡人当中提拔金日磾,身边的贵族和亲信都感到意外。能够识别人才的智慧,

很久以来都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理解的。诸葛亮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

难道仅仅是因为刘备提出的三分天下的谋略吗?在他们的神情气质之间,

有一种无需言语就能相互理解的默契。刘备与诸葛亮交流之后,对他的才能更加了解,

而关羽、张飞却更加疑惑。金日磾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并不是因为言语,

所以汉武帝对他的了解更加深刻。卫青、霍去病受到重用,这是众人都能理解的。

内心的修养如同微小的黍米,但却可以感动天地,只要不是那些道听途说的平庸之辈,

哪里需要通过言语才能相互了解呢?  汉武帝让百姓承受了很多劳役之苦,

但他在救济饥民方面却做得不错。他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对借贷粮食给饥民的富民给予奖赏,

粮食不够的时候,就灵活变通,

把七十多万灾民迁徙到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新秦(今内蒙古河套以南地区),

由官府供给他们食物,还分给他们产业。百姓很高兴能够生存下去,也愿意离开家乡,

在新的地方安居乐业,边境也因此得到了充实。这条策略,晁错曾经提出过。

晁错在不恰当的时候提出,给百姓带来了困扰,而汉武帝则抓住时机为百姓谋利。所以说,

善于顺应天时就能转祸为福,国家虽然因此耗费了财力,但百姓得以生存,

边境的忧患也得到缓解,这难道不是两全其美的策略吗?

史书却讥讽汉武帝在这方面花费巨大,难以计数,难道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

却坐拥国库的君主才是贤明的吗?司马迁在史书中肆意诋毁,几乎没有什么不指责的。

  凭借名誉来选拔文士,甚至把潘岳的地位抬得比陆机还高,把颜延年和谢灵运相提并论,

这虽然不涉及重大的利害关系,但评价失当,连公正的舆论都难以认同,

更何况凭借名誉来选拔将帅呢!将帅关系着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

世俗之人哪里懂得这些,不过是随声附和、为之流泪;士大夫们又...

最新章节

查看完整章节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